“新常態”是今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關鍵詞之一。會議總結今年經濟工作,深入系統闡述了當前我國經濟發展新常態,提出2015年經濟工作的總體要求和主要任務,全面部署明年經濟社會發展重點工作。
關于新常態的系統闡述,是中央對當前國際國內經濟形勢的戰略判斷,是當前制定經濟發展政策和創新宏觀調控的最重要背景。深化理解、科學認識和準確把握我國經濟發展新常態,有利于形成社會合理預期,對于增強思想和行動合力,增強加快轉方式調結構的自覺性和主動性具有重要意義。
新常態下的中國經濟發展方式需要從規模速度型粗放增長轉向質量效率型集約增長,經濟結構需要從增量擴能為主轉向調整存量、做優增量并存的深度調整,經濟發展動力需要從傳統增長點轉向新的增長點。
知者行之始。中央對經濟新常態這一戰略判斷,表明中央保持區間調控彈性、狠抓改革攻堅、突出創新驅動、堅定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鮮明態度。為此,中央強調要“主動適應新常態”,要“堅持發展、主動作為”。面對經濟發展新常態,只有“觀念上要適應,認識上要到位”,才能做到“方法上要對路,工作上要得力”,真正做到“認識新常態,適應新常態,引領新常態”,牢牢把握好“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國經濟發展的大邏輯”。
無疑,改革和創新是主動應對新常態下挑戰的最有力法寶。
2014年,本屆政府創新宏觀調控框架,堅持合理區間管理,強調運用簡政放權“先手棋”和制度建設“連環炮”激發社會創新創造創業熱情和經濟活力,一系列“簡政放權”和“微觀放活”措施給廣大中小微企業“松綁”和“解渴”。雖然經濟因轉型升級下行壓力較大,結構調整陣痛明顯凸顯,但通過充分激發中小微企業就業“推進器”和“容納器”作用,極大增強了區間管理彈性,為持續深入轉方式調結構提供了基礎條件。可以說,改革和創新是2014年主要經濟社會目標和任務可望較好實現的最重要抓手。
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之年,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開局之年,也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規劃的收官之年,做好經濟工作意義重大。因此,中央要求,2015年要加快推進改革開放,使改革舉措有效轉化成發展動力。中央強調“要敢于啃硬骨頭,敢于涉險灘,敢于過深水區,加快推進經濟體制改革”;“要圍繞解決發展面臨的突出問題推進改革,推出既具有年度特點、又有利于長遠制度安排的改革舉措,繼續抓好各項改革方案制定”;“要抓好改革措施落地,狠抓落實,強化責任,加大協調力度”等,改革攻堅向縱深發展,充分釋放體制機制紅利。
如果說改革釋放的巨大紅利是中國經濟“巨大韌性”的一個內涵,那么創新就是另一個重要內涵。中國經濟要走向創新驅動、向中高端邁進,關鍵是要發揮“人”的智慧和積極性。正如李克強總理所說,要通過政府放權讓利的“減法”調動社會創新創造熱情的“乘法”。為此,中央提出,“要尊重和發揮地方、基層、群眾首創精神,從實踐中尋找最佳方案”,要“營造有利于大眾創業、市場主體創新的政策環境和制度環境”,“政府要加快轉變職能,創造更好市場競爭環境,培育市場化的創新機制”,強調要“以政府自身革命帶動重要領域改革,以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形成發展的新動力”。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已全面部署了明年的經濟工作,為明年甚至今后一段時間的經濟工作指明了方向。本屆政府推進改革和轉型升級的決心和政治智慧在即將過去的2014年得到充分彰顯,并由此產生了良好的社會預期,我們相信,在人人智慧和積極性競相迸發的火熱時代,中國經濟的明天必將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