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陸核電站所需之水究竟從哪里來
發布時間:2015-06-12 閱讀次數:3196
內陸核電站,水從哪里來?
由于內陸核電廠一般是通過直流冷卻、冷卻塔和水庫等多種方式相結合的冷卻方式來帶走多余的熱量,對河流水流量的要求并不高。目前國際上的核電機組大部分建在內陸(例如,美國104臺核電機組中內陸機組占74%,法國58臺運行機組中內陸機組占69.5%),大量的運行實踐表明:內陸核電廠在這方面設計成熟,運行可靠。核電廠在設計時已對各種自然災害進行了全面的考慮和論證,并且也在不同的廠址有針對性地進行了一些改進措施,如確定備用水源、水池、水庫等,提高應對各種自然災害的能力。在認真遵守國家有關核安全與環境保護等法規的基礎上,有著成熟的設計、可靠的工程質量,科學和完善的管理,內陸核電廠的安全性和沿海核電廠一樣,其安全性是可控的。
我國內陸核電廠廠址布局在長江流域以及其他水資源豐富的地區,并且因地制宜,采用降低核電廠的用水量和耗水量的水冷卻方案(如二次循環冷卻、空冷和中水再利用等),日補水量僅為冷卻用水蒸發量,完全可以滿足核電廠各種用水的保證率要求,消除與其他水用戶的用水矛盾。另外,內陸核電廠冷卻水和安全廠用水需使用當地的淡水資源,其用水量在選址中應充分考慮。如采用二次循環冷卻方式,4臺百萬千瓦的核電機組,其補水量需求約為4~6立方米每秒。
水資源的利用在核電廠建設前還需得到省、市水利管理部門的批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