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初,IEA署長法提赫·比羅爾(Fatih Birol)密集造訪中國社會科學院、清華大學、國家能源局等機構,呼吁中國與IEA實現更加緊密和全方位的合作。
“中國與IEA的合作將使中國、IEA及其成員國,以及相關各方獲益。” 9月9日,法提赫·比羅爾在中國社科院的演講中表示。
法提赫·比羅爾以署長身份訪問中國打破了IEA歷史上的兩個傳統。此前40多年內,尚沒有IEA雇員擔任署長的先例,在IEA工作了20年的法提赫·比羅爾于9月1日當選署長后打破了這一傳統;來訪中國則打破了第二個傳統,之前的署長在當選后,首次官方出訪的國家必為成員國。
“這(到訪中國)絕不是巧合,”法提赫·比羅爾對記者表示:“無論從哪個角度衡量,中國都是世界能源市場中最重要的參與者,這不僅緣于中國曾取得的一系列成就,也因為中國將在未來幾年內面臨的巨大挑戰。”
他說,明年即將擔任G20輪值主席國的中國是IEA最為看重的合作伙伴,他希望中國能與IEA在維護能源安全、應對氣候變化等方面展開深入合作。
自1996年與國家計委簽署諒解備忘錄以來,IEA與中國的合作已長達20年之久,在今年4月和7月,IEA與國家能源局在寧波和成都聯合舉辦了“石油應急演練”和“非常規油氣論壇”。但法提赫?比羅爾認為,雙方的合作應當進一步加深,他希望在任期內將IEA變為真正意義上的“國際”能源署。
在造訪中國期間,IEA試圖回答與中國相關的三個問題:中國和世界面臨的能源挑戰是什么?中國的政策制定者將如何應對?以及,IEA與中國如何共同創造一個合作的新時代?
最大能源挑戰:不確定性
9月11日,IEA發布《石油市場報告》的數據顯示,國際油價已跌至50美元/桶,達到六年來的最低點,由于石油生產商減產的滯后性,油價仍將在一定時期內持續下跌。
但法提赫·比羅爾認為,世界各國沒有理由對能源安全的前景放松或自滿,石油安全路途仍然艱難,“如果石油生產商的減產量過大,我們將面臨另一個新的緊縮市場和高油價時期。”他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
IEA曾在今年二季度預測:石油生產商將在2015年削減超過1000億美元的產量,這意味著比2014年下降20%。面對持續下跌的油價,石油生產商進一步削減其產量,這也許需要一段時間以達到適合的產量,但產量變動的影響不會永遠滯后。
這也是中國和世界即將面臨的最大能源挑戰:不確定性。法提赫·比羅爾回顧多年的能源之路后發現,沒有一個時代像現在這樣變化之快、不確定性之高,為能源政策制定帶來壓力之大。
天然氣市場的不確定性同樣存在。目前,隨著美國頁巖氣革命的推進,普遍觀點認為天然氣市場將呈現供應充足、氣價低廉的景象。
但在法提赫·比羅爾看來,這一繁榮的景象并非必然。“天然氣供應國如美國、澳大利亞或許會延緩甚至取消LNG設施的建設和開發進程,從而使天然氣市場在2020年時進入供應減少、氣價高昂的周期。”
除了來自市場本身的不確定性外,IEA認為,能源生產國和過境國的地緣政治風險也是一個不容忽視的風險,尤其在中東、北非等地。
“這些地區在目前和今后仍將是世界石油版圖的中心,但只需看看正發生在伊拉克、敘利亞、也門和利比亞的事情就可知曉,這些國家石油收入的崩潰進一步加劇了危機,威脅其經濟和社會繁榮。”法提赫·比羅爾說。
除了能源安全,中國以及世界各國面臨的另一個緊迫問題是氣候變化,而能源是氣候變化談判中最重要的部分,2/3的溫室氣體來自化石能源的燃燒,如果無法大幅削減化石能源的使用,氣候變化問題將難以解決。
在過去七八年間,中國在低碳能源的使用上取得了巨大成就。去年,中國的新能源裝機容量是歐盟和美國的總和,風電和水電累積裝機容量位居世界第一;IEA預計,在今年底,中國的太陽能累計裝機容量也將超越德國位居世界第一;而在核電方面,截至目前,中國的裝機容量達到世界總容量的1/3,并制定了雄心勃勃的安裝計劃。
然而,中國也面臨著替代能源的挑戰,一些基本的能源問題尚未解決,IEA估計,大約27億人沒有清潔的烹飪設施,他們用柴火和木炭做飯,這會造成嚴重的室內空氣污染,致使每年有400萬人過早離世。
“在能源的可持續性方面,中國仍有很長的路要走,即使中國承諾在2030年碳排放達到峰值,但在此之前,碳排放仍然會逐年增加。” 法提赫·比羅爾說:“我們需要做更多的工作,以使溫室氣體排放與經濟增長逐漸脫鉤。”
IEA希望加深與中國的合作
IEA與中國的合作已持續20年之久,雙方的合作領域包括能源數據、能源市場分析、能源技術、清潔煤、碳捕捉和封存、能效提高等。
截至目前,IEA共發表了超過20份關于中國能源的報告,一些來自中國政府部門、企業、研究機構的中國工作人員曾被借調至IEA工作。
但從IEA的角度來看,此前的合作遠遠不夠,雙方今后的合作應該更加深入和廣泛,這對重塑世界能源體系至關重要。法提赫·比羅爾稱,IEA希望在空氣污染、能源效率、能源安全、清潔電力、國際地位等諸多方面為中國帶來幫助。
近年來,由于燃燒煤炭、汽車排放、工業排放等造成的空氣污染嚴重威脅著中國的城市環境,這一情況不同程度地在IEA成員國的發展歷史上同樣存在,其經驗可供借鑒。
在石油供應方面,中國正在代替美國成為石油的最大進口國,據IEA估計,中國即將成為石油的最大消費國,這使得中國的石油安全更加脆弱并面臨更大的風險,中國需要重新評估石油安全。
據悉,IEA已建立起較為充足的石油儲備,在遇到嚴重短缺的時期可增加市場供應,以減少價格劇烈變化對經濟造成的損害。2005年,IEA在卡特麗娜颶風影響美國石油生產后,于一個月內每天投放了200萬桶原油。
雖然中國已開始進行戰略石油儲備,但在法提赫·比羅爾看來,“簡單的石油儲備是不夠的,如果中國想有效地應對石油短缺,與IEA成員國建立一種行之有效的機制是極其重要的。” 法提赫·比羅爾表示:“我們必須將中國納入IEA及其成員國的保護傘中,以確保中國的能源安全。”此前,在出現石油短缺時,該機構在成員國之間實行“緊急石油分享計劃”。
IEA為中國提供的第三項幫助是天然氣政策的制定,IEA預計,中國在未來將使用更多的天然氣,但目前的市場政策不利于這一清潔能源的開發和使用。
而在新能源發電、并網、傳輸方面,世界上尚未有國家可實現無縫連接和有效傳輸,IEA希望與中國共同分享這史無前例的經驗,如超高壓電網傳輸。
此外,IEA已做好準備為中國下一個五年計劃提供政策建議,以及支持中國在20國集團主席國任期內做出的能源政策。
“世界上不存在能源孤島,許多能源問題只有通過合作才能解決,”法提赫·比羅爾說:“習近平主席曾在2014年6月的一次演講中特別提到,中國將進行的第四次能源革命,并尋求更多的國際能源合作。在此,我鄭重重申,IEA已做好對中國第四次能源革命和國際能源合作支持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