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進入高溫模式下的浙江,最高用電負荷達到6100萬千瓦左右,同比增長11.7%,用電高峰期間,浙江部分市縣出現網架性缺電。千里之外的寧夏,幾名工作人員正在靈武市石溝驛村附近,在一片空地上進行終勘定位工作,這是寧東至浙江±800千伏直流輸變電工程送端換流站正在進行縝密的項目前期工作,這個總容量為800萬千瓦的強大“心臟”,將大大緩解浙江省電力緊張問題。
8月8日,從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傳來利好消息,寧東至浙江±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正式獲得文件核準,這標志著繼銀東至山東±660千伏直流輸變電工程后,寧夏第二條電力外送通道即將步入開工建設階段,這不僅是寧夏電力外送取得的新突破,也實現了寧夏轉變能源發展方式的新突破。
特高壓破題優勢資源的能量轉化
“能源工業作為寧夏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事關自治區經濟社會發展的大局。‘十二五’期間是寧夏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為加快寧夏資源優勢向經濟優勢的轉化,迫切需要加快建設寧夏特高壓電力外送通道,寧浙±800千伏直流特高壓聯網輸電工程的建設,一方面可大大加快寧東火電基地建設步伐,推動寧夏資源優勢向經濟優勢轉化,促進我區經濟發展;另一方面能夠使資源在全國范圍內進行優化配置,滿足華中、華東地區電力增長需求,緩解電煤運輸壓力,減少能源輸送過程中的損耗與污染。同時,建設寧東至浙江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能源流向合理,送端電力有保障,受端市場有空間,符合國家能源發展戰略。”早在2010年,時任寧夏自治區常務副主席的齊同生就提出了加快建設第二條外送通道的建議。
“有關合作項目開展將有利于寧夏資源優勢向經濟優勢的轉化。”寧夏自治區發改委主任張八五這樣談到。浙江省能源局副局長陳海濤則表示,浙江一次能源匱乏,寧夏在能源領域與浙江有明顯的互補優勢。據測算,如果將每年輸送的500億千瓦時電能換成電煤的話,相當于寧夏向浙江輸送標煤3300余萬噸。若如用1000輛載重100噸的重型卡車拉運,則需要連續運上兩年多。
不懈努力,結出了碩果,能同時擁有兩條電力大規模外送通道,對寧夏電力發展意義重大。另外一條縱跨寧、陜、晉、豫、皖、浙六省的1720公里銀色巨龍,為寧夏迎來了電力外送大通道發展新的春天。
堅強電網“筋骨”電力外送的強大后盾
為建設堅強送端電網主網架,給寧浙±800千伏直流輸電工程安全穩定運行提供可靠支撐,早在2013年1月,寧夏電力便做出規劃和準備,大膽提出寧夏電網新的發展戰略:“用三年時間再造一個寧夏堅強新電網”,到2015年,用于寧夏電網建設的投資將達到220億元左右,對現有電網尤其是主干供電網絡進行一次徹底的升級換代。
寧東至浙江±800千伏直流輸電工程建成后,寧夏電網將形成2條直流外送通道,送電規模1200萬千瓦。這對寧夏加快750千伏電網建設、進一步提高電網安全性提出了迫切要求。2014年初,“三年再造一個寧夏堅強電網”核心工程———寧夏沙湖、賀蘭山—黃河Ⅱ回、黃河主變擴建、賀蘭山主變擴建四項750千伏輸變電工程進入全面建設階段。作為構建堅強750千伏送端電網的關鍵工程,這四項750千伏輸變電工程建成后,寧夏750千伏電網將形成雙回路環網網架,“強筋壯骨的寧夏電網,不僅會給百姓帶來實實在在的好處,也為寧浙±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能夠安全、穩定輸送電力奠定堅實、可靠的基礎。”寧夏電力有關負責人表示。
寧東至浙江±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是首個網側直接接入750千伏交流系統、首次應用1250平方毫米大截面導線的特高壓直流工程,建成后將是單位輸電距離損耗最低的特高壓直流工程,對于進一步促進特高壓直流輸電技術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外送通道拓寬新能源消納有保證
寧東至浙江±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的建設,將對寧夏地區的新能源消納產生積極影響。寧東至浙江直流工程將為新能源并網“架橋通路”,該工程建成后,寧夏電網外送能力增強,寧夏電力將利用電力外送優勢,消減低谷期間風電、光伏的消納問題,實現新能源發電、輸送及消納的協調統一,有利于寧夏新能源打捆外送,推進新能源在更大范圍的優化配置。
寧夏電力公司負責人說,通過加快打通第二外送通道,積極開拓新能源消納渠道,將進一步為寧夏電網提升調峰能力、消納更多新能源創造條件。
“寧夏風電項目發展很快,項目建設進度也在不斷加快,希望盡快打通寧東至浙江±800千伏直流外送通道,使我們的風電項目及時并網并全額消納。”大唐國際新能源公司項目負責人楊總表達了殷切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