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有云: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往日母親的精心呵護歷歷在目,聲聲在耳,事事在心!
小草報恩于大地,小魚報恩于大海,小鳥報恩于層林……
十月懷胎終辛苦,九年教育更艱難,八成好處往兒塞,七天子女多嘮叨,六次睡覺來蓋被,五日接送上下學,四方父母多勞累,三家兒女樂融融,兩只老眼淚汪汪,一個子女送福來!
人只要有一顆感恩的心,才能延續生命,讓生命活的更精彩,人生在世,往往都是在坎坷中求生存,在平凡中繪美景,無論在生活中還是在網上,都應該有個好的心態好的心境,一個人的生命是短暫的,只有昨天、今天和明天,我們就應該把握今天,做好今天該做的事情;在回味昨天的時候,就不會留下悔恨和遺憾;當你回首往事的時候,那一幅幅美景,也會駐留在你人生的道路上,回眸時,心中無比歡暢!讓我們永遠記住母親,這是世界上最美最真的最偉大的聲音,無論歲月如何流逝,母親是一種歲月,讓我們永遠用一顆感恩的心,去感恩母親博大無私的愛,祝普天下的母親身體安康。
母親節快到了,思緒翩翩想為母親寫些什么,在父親生病這些年,我看見了母親的柔弱性格變得堅強,每每想到這些,眼睛濕潤了我的臉頰,歲月的流逝是無言的,當我們對歲月有所感覺時,一定是在非常沉重的回憶中,而對母親的無私付出有所體會時,我們一定會懷著一顆感恩的心,進入了付出和犧牲的季節,倘若沒有母親的付出和犧牲,母親博大無私的愛,這個世間還會有溫暖有陽光,有我沉甸甸的淚水嗎
回首走過曾經遺失的歲月,讓自己心里有份酸楚和驕傲,喜歡有烏云的天空,喜歡有眼淚的人生,這樣的人生才會刻骨銘心,自己因為懂得所以珍惜,珍惜每一個屬于自己的明天,我喜歡用日歷而不用月歷,厚厚一本日歷是整整一年的日子,每扯下一頁,它的新的一頁光亮而沉甸的一天,等著我去填滿最閃亮而艱難的一天,因為父親的日子不多了,所以更加珍惜每一天的到來,她蘊藏了我的希望和孝心,如果我們改變不了現實,就要試著去改變自己,讓自己更加堅強,當你靜下心來你就會發現,你不能改變昨天,但你可以決定明天。
母親就象一種歲月,當我們伸手把每一天小心的扯下來時,她已經成了我們刻骨銘心的收藏,人不能總活在被動感恩的記憶中,我們還要用行為去創造記憶,用情感愛心責任感填滿一天的空白,讓每一天都是精彩充實,生活就是創造每一天,當歲月的無情把我們變成了一個母親的時候,用自己瘦弱的肩膀挑起責任也挑起命運的時候,才深知母親白發蒼蒼容顏已經老去,但她依然會用那微弱的心,充滿無私憐愛,無限關懷無限牽掛的目光,從背后注視我們,往往是在回首的片刻,在遠行之前在離別之前,驀然發現我們從未離開母親的視線和牽掛。
在這逝去的歲月里,我收藏了人生最辛酸美好的記憶,想起父親象遲暮黃昏的眼睛,想起母親寬大而堅韌的肩膀不在挺拔,想起我們兄弟姐妹因為寬容而融合的內心,是經歷讓我成熟,是寬容讓我懂得親情的可貴,母親每年這個時候都要住一次院,她的糖尿病特嚴重,可自從父親生病這些日子,她不但沒有倒下,我們不在的時候她是我們最好的幫手,為了讓父親的皮膚,不會因為長期臥床而老化,每天喂飯的時候讓父親坐起來,讓媽媽的肩膀做依靠,看見她的肩膀日漸彎曲,我的心在流淚,每每這時總是濕潤自己眼睛,讓自己更見疼愛母親,盡自己的力量做到最好,不會和任何人攀比,沒有母親的日子生活將是一團漆黑,讓我看不到前進的動力,每一次當自己要承受不來的時候,就會看見母親憂郁而堅強的目光,她讓我知道,應該怎樣為父母去支撐一個不下雨的天堂,是那種目光,讓我看到了希望和動力,因為能承受的母親都承受了,該付出的母親也付出了,正因為懂得了感恩,才會更加懂得珍惜今天的可貴。
母親曾經能為我們傷痕累累的付出,而如今母親老了,我愿做一個能為母親遮擋風雨的那把傘,大陽時為你遮擋陽光,下雨是為你遮擋不下雨的天堂,母親永遠是一種值得灑淚感懷的歲月,我每扯去一頁的日歷時,就象拾起地上的落葉,它是我生命的落葉,已經成為我人生路途中刻骨銘心的珍藏,當我回首曾經逝去的歲月,我會自豪的說我沒有遺憾,母親是一種歲月讓我懂得了珍惜與付出,也許未來等待我的是,更艱難的面對與承受,每次看到父母,那期盼而憂郁的目光,她們也會激勵我,把每一天的歲月填滿,生命就象一個遙遠的旅行,一段路程總有一段不同的風景,如果人生可以用文字來描繪,我愿把這段辛酸艱難的路程涂上最精彩的一筆,當你回首往事的時候,順著文字的痕跡,你會尋到曾經走過的足跡,深深淺淺之間,串起一段辛酸而溫暖的記憶。
母親節
母親節(Mother's Day),是一個感謝母親的節日。這個節日最早出現在古希臘;而現代的母親節起源于美國,是每年5月的第二個星期日。母親們在這一天通常會收到禮物,康乃馨被視為獻給母親的花,而中國的母親花是萱草花,又叫忘憂草。
母親節的由來
母親節起源于希臘,古希臘人在這一天向希臘神話中的眾神之母赫拉致敬。在17世紀中葉,母親節流傳到英國,英國人把封齋期的第四個星期天作為母親節。在這一天里,出門在外的年青人將回到家中,給他們的母親帶上一些小禮物。
現代意義上的母親節起源于美國,由Amanm、Jarvis(1864-1948)發起,她終身未婚,一直陪伴在她母親身邊。于1905年世紀,在母親去世時,Amanm悲痛欲絕。兩年后(1907年),Amanm和她的朋友開始寫信給有影響的部長、商人、議員來尋求支持,以便讓母親節成為一個法定的節日。Amanm認為子女經常忽視了對母親的感情,她希望母親節能夠讓人多想一想母親為家庭所付出的一切。
第一個母親節于1908年5月10日在西弗吉尼亞和賓夕法尼亞州舉行,在這次節日里,康乃磬被選中為獻給母親的花,并以此流傳下來。
母親節與母親之花
母親之花———康乃馨
在纖細青翠的花莖上,開出鮮艷美麗的花朵,花瓣緊湊而不易凋落,葉片秀長而不易卷曲,花朵雍容富麗,姿態高雅別致,色彩絢麗嬌艷,更有那誘人的濃郁香氣, 甜醇幽雅,使人目迷心醉,這就是在母親節贈給母親的鮮花————康乃馨。1934年的5月,美國首次發行母親節紀念郵票,郵票上一位慈祥的母親,雙手放在膝上,欣喜地看著前面的花瓶中一束鮮艷美麗的康乃馨。隨著郵票的傳播,在許多人的心目中把母親節與康乃馨聯系起來,康乃馨便成了象征母愛之花,受到人們的 敬重。康乃馨與母親節便聯系在一起了。人們把思念母親、孝敬母親的感情,寄托于康乃馨上,康乃馨也成為了贈送母親不可缺少的珍貴禮品。
中國的母親花———萱草
萱草,在我國一向有“母親花”的美稱。遠在《詩經、衛風、伯兮》里載:“焉得諼草,言樹之背?”諼草就是萱草,古人又叫它忘憂草,背,北,指母親住的北房。這句話的意思就是:我到那里弄到一支萱草,種在母親堂前,讓母親樂而忘憂呢?母親住的屋子又叫萱堂,以萱草代替母愛,如孟郊的游子詩:“萱草生堂階,游子行天涯;慈母依堂前,不見萱草花。”葉夢得的詩云:“白發萱堂上,孩兒更共懷。”萱草就成了母親的代稱,萱草也就自然成了我國的母親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