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力交易中心的成立,意味著新一輪電力體制改革的征途邁出了重要的一步。雖然成立時間不長,但是在采訪中,記者感受最大的就是“變化”。
電力交易中心正式運營后,在市場交易方面較以往主要有以下明顯變化:一是為發電企業、售電企業、電力用戶等市場主體搭建了流程規范、運作透明、信息充分、便于監管的交易平臺,在業務上與電網企業其他業務分開,有力促進電力市場化改革進程,有效釋放改革紅利。
二是逐步推進發用電計劃放開,探索在跨區跨省交易中引入電力用戶、發電企業等多方交易主體并賦予自主選擇權,有利激發市場主體活力,通過市場引導資源優化配置。
三是通過電力交易平臺開展交易,為市場主體提供了更加高效、透明的交易服務。以北京電力交易中心組織的銀東直流跨區電力用戶直接交易為例,相隔數千里的854家市場主體在一天內達成交易,交易信息及時公開,體現了交易平臺公開透明、規范高效。
這些變化帶來的是實實在在的改革紅利,除了用電企業成本下降,發電企業效益提升外,還促進了清潔能源的大范圍消納。此外,還促進了大氣污染防治和霧霾治理,大范圍的跨區跨省送電把清潔電能送至負荷中心,有效減少了污染排放,為大氣污染防治和霧霾治理作出重要貢獻。
雖然第一步成績明顯,但與新電改的整體目標還存在不小差距,如何走好新電改的“下一步”尤為重要。
首先,需要進一步加快特高壓等跨區跨省輸電通道建設,為促進全國電力市場建設和大范圍資源優化配置提供基礎保障。
其次,還要進一步完善市場化的跨區跨省交易機制。采取中長期交易為主、臨時交易為補充的交易模式,推進跨區跨省電力市場化交易。有序探索對符合準入標準的電力用戶、售電主體等賦予自主選擇權,通過電力交易平臺開展市場交易,減少市場壁壘,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建立完善具有較強可操作性的跨區跨省交易規則,促進跨區跨省交易的蓬勃開展。
最后,針對清潔能源消納問題積極探索市場化交易機制。充分發揮電力市場和電力交易平臺作用,努力通過大電網、大市場消納清潔能源,盡可能減少棄水棄風。建立市場化的清潔能源跨區跨省交易機制,鼓勵送、受電雙方協商簽訂年度或多年的長期交易合同,建立可再生能源靈活電價機制,用市場辦法引導消納可再生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