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名外來務工人員核酸檢測陽性”,8月2日,一條短消息刷屏武漢人的朋友圈。
這座曾經與新冠病毒正面交鋒的城市快速響應,再次與病毒展開了一場爭分奪秒的賽跑。
“病毒來得快,我們要跑得更快”
8月2日,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沌口街道被劃定為中風險地區;武漢市商務局及時提示,全市生活物資庫存充足;武漢市教育局緊急通知,暫停線下教育教學活動;軌道交通部分站點封閉,公交線路繞行封控區;8月3日,武漢市迅速啟動全員核酸檢測……
堅守400多天無新增本土確診病例的武漢,快速響應,重新迎接疫情的挑戰。
流調、檢測、消殺、隔離,與阻斷疫情傳播相關的一切被快速動員起來。
3日凌晨,武漢市26家醫療機構1500余名醫務人員3個小時內集結完畢,凌晨5時許就到達武漢經開區,對該區近40萬人開展核酸檢測;武漢經開發稅務局69名黨員干部火速集結,連夜奔赴多個社區,協助核酸檢測,改造隔離酒店;國網武漢供電公司全力以赴,為社區夜間核酸檢測提供照明保電……
“病毒來得快,我們要跑得更快。”從發現7例陽性病例,到小區封閉管理、區域核酸檢測,再到公布流調結果,啟動全市核酸檢測,武漢用了一天半的時間。
針對疫情形勢,武漢市迅速開辟隔離場所。武漢市政府副秘書長李濤說,截至4日7時,全市累計籌集隔離房間31300間,已使用26100間,預計未來3天還將籌集隔離房間9000間,確保應隔盡隔。
“一個都不能少”
“天氣熱,大家再堅持一下,口罩不能拿下,10個人一組往里走。”4日10時許,武漢市青山區青和居社區西區核酸檢測點排起長隊,社區黨委書記、居民委員會主任桂小妹一邊組織居民掃碼登記,一邊維持秩序。
現場被劃分為等待區、準備區、采樣區3個區域。天氣炎熱,社區還準備了幾臺大風扇,并在涼棚下放了冰塊,地上按照1米間隔貼上了紅線,引導居民依次排隊,單向進入采樣區。
作為武漢市最大的公租房社區之一,青和居社區常住人口超7000人。去年,桂小妹在疫情防控一線連續奮戰了70多個日夜。如今,她和社區干部再次挺到前面。
以最快速度、最短時間完成全員核酸檢測,阻斷病毒傳播,各級疫情防控應急機制進一步被激活。“接到通知后,我們馬上啟動了社區應急預案,按照樓棟開展核酸檢測。除了群發通知,針對困難人員及老年人,網格員和志愿者會逐一上門通知,一個都不能少……”桂小妹說。
三伏天,烈日灼灼,但記者在不少核酸檢測現場看到,秩序井然。排隊的居民換了一撥又一撥,醫務人員依舊在堅守。截至8月4日12時,全市已完成采樣252.8萬人次。1.8萬余名醫務人員、工作人員參與現場采樣工作。
武漢市第四醫院護士汪甜去年疫情期間,在發熱門診堅守,這次核酸檢測,又沖在一線。她和同事要負責兩個社區7000多戶居民的核酸采樣。“想著那么多居民等著,我們不能停。”為了降溫,因陋就簡的汪甜索性將幾根冰棍綁到自己頭上。
“防護,已成為自覺”
“這么高的氣溫,醫護人員還要穿著厚厚的防護服,真的心疼,希望盡早完成排查。”為了一早按時參加社區的核酸檢測,市民程倩特意向公司請了假。
很多防護的注意事項,已成為武漢人刻在骨子里的自覺。
市民周琴琴在一家美容院工作。她說,這兩天到店的顧客明顯少了,“大家都知道怎么做才能更好地配合防疫政策”。
商超地鐵,掃碼測體溫沒有怨言;連夜核酸檢測,老老少少主動配合;烈日炎熱,大家依舊把口罩捂得嚴實。
“該檢測就檢測,該居家就居家”“少亂跑,全力配合”“吃的已囤好了,宅家”……一條條朋友圈,是武漢市民的自覺,也是對這座城市的信心。
(來源:武漢廣播電視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