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國務院召開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職能轉變工作電視電話會議。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發表講話。李克強指出,以敬民之心行簡政之道,必須增強法治、公平、責任意識,搞好事中事后監管。運用大數據、云計算、“互聯網+”等創新監管。建立統一監管平臺,推進綜合執法,推廣隨機抽查,做到公開透明,壓縮權力尋租空間。
李克強總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曾指出,大道至簡,有權不可任性,同時強調,為官不能亂為,要奮發有為。4月1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李克強對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引發熱議的“大道至簡,有權不可任性”做出詳細解釋。他闡釋道,《論語?雍也》里有一句話,“居敬而行簡”,“‘居敬’,就是我們作為公務人員,首先要在內心敬畏人民。‘行簡’,朱子(朱熹)后來解釋了,就是不要用太繁多的東西來擾民。”總理說,“這與我們簡政放權的理念是非常吻合。”李克強進一步解釋說,這句話后面還有一句:“居簡而行簡,無乃大簡乎?”“這就是說,太‘簡’了也不行,就過于簡慢、怠慢,就沒有法度了。”李克強得出的結論是:簡政放權的同時,還要“放”“管”結合,要把握好其中的平衡。在這次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職能轉變工作電視電話會議上,李克強再次強調,以敬民之心行簡政之道,對于我們把握簡政放權的本質要義具有積極的現實指導意義。
要始終堅持“民”為先。以人為本,以民為先,是由黨的性質和根本宗旨所決定的。黨和政府的一切工作,必須始終以人民群眾滿意不滿意、支持不支持、答應不答應作為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深入推進簡政放權,不是隨便亂改、任意作為,必須緊緊圍繞便民、利民、惠民進行頂層設計和具體落實,無論是“簡”,還是“放”都是為了最大限度地維護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都是為了更好地體現人民當家作主,而不能用太繁雜的程序、太繁多的手續去擾民、為難群眾。要內心敬畏人民,處處方便人民,事事服務人民,將簡政放權的過程打造為讓人民滿意的民生工程,而不能變成“換湯不換藥”的假改革、亂折騰。“任性”的權力,損害的是黨和政府的形象,戳痛的是民心。
要始終秉持“法”為上。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法治,是行政為官的基本遵循。簡政之道,在于法治。離開了法度,偏離了法治的軌道,不僅無法讓改革成果更多惠及普通群眾,還會使改革變成一些領導人弄權、恃權、亂權的“擋箭牌”和“遮羞布”,淪為人治的借口。簡政放權,一方面不能不“簡”、不“放”,另一方面也不能太“簡”、太“放”,要堅持于法周延、于事簡便、放管結合,使改革始終在法治的軌道上、平衡在一定的法度里。要堅持憲法和法律至上,任何改革措施和服務舉措,不能單憑黨政部門的一廂情愿或某些領導人的個人意志,必須增強法治意識,維護社會公平,注重實體性規范和保障性規范的結合和配套,確保針對性、操作性、指導性強。要破除為制度而制度的種種不正之風,避免以“土政策”代替法治,切實解決群眾“辦事難”、“難辦事”、“難辦成事”的頑疾。
要始終做到“責”為本。責任重于泰山。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黨的根本宗旨,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是人民政府的天職。簡政放權、放管結合、轉變政府職能既要給市場松綁,還要突出優化服務。各級各地黨政部門、黨政官員要始終做到守土有責、守土盡責,著力打通聯系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要以創業創新需求為導向,在政策、融資、統一平臺、法律、知識產權等方面提供更好服務,促進擴大就業。要增加公共產品和服務供給,圍繞補“短板”帶動有效投資,通過政府購買、發展市場化中介等,讓群眾享受便捷公平可及的服務。各地區各部門必須強化機制,明確責任,大膽探索,加強督查,確保各項改革舉措落地見效。對于履職盡責不到位、搞“中梗阻”、為官不為、亂為的人和事,要嚴肅處理、嚴厲問責,從而倒逼責任回歸、權力歸位。
空談誤國,實干興邦。李克強總理所強調的“以敬民之心行簡政之道”必須落到實處,深化行政體制改革,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職能轉變,需要各級各地黨政部門、公務人員真抓實干、狠抓落實,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以奮發有為的工作狀態和實實在在的改革成果,為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新的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