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從“2017中國水電發展論壇”上獲悉,2016年全國新增水電裝機規模約1000萬千瓦,總裝機達到3.3億千瓦;新核準開工重大水電項目11個,總裝機容量1567萬千瓦,包括黃河瑪爾擋、金沙江葉巴灘等4座常規水電站,以及遼寧清原、福建廈門等7座抽水蓄能電站;此外,全球第二大水電站金沙江白鶴灘水電站前期工作已全面完成并上報國務院,將于近期核準。
“2016年,水電在平穩發展的同時,體現出換擋變速、轉型調整的新特點。總體上看,2016年水電發展成績值得充分肯定,我國水電開發已進入新的發展時期和新常態。”國家能源局總工程師韓水在該論壇上表示。
建設速度持續放緩
“十二五”期間,我國水電發展取得長足進步,常規水電新增裝機高達9800萬千瓦,是規劃目標的1.6倍;截至2015年底,常規水電總裝機規模達到2.97億千瓦,超過規劃目標3700萬千瓦。除常規水電新增裝機超額完成目標外,常規水電新開工規模、抽水蓄能新增裝機及新開工規模等反映行業可持續發展能力的主要指標,均遠低于水電“十二五”規劃目標。
數據顯示,2015年全年水電新增投產1608萬千瓦,2016年僅有1000萬千瓦左右。“水電建設速度出現‘拐點’,開工、投產規模開始下降,進入新通道。”韓水指出,“雖然速度放緩,但開發重點逐步轉移,隨著金沙江上游蘇洼龍水電站的開工建設,以及葉巴灘水電站順利獲批,‘西電東送’接續基地正式啟動建設。同時,水電開發的內部結構性優化調整趨勢明顯,重大項目、有調蓄作用電站建設加快推進,蓄能電站開工規模首次大于常規水電。”
《水電發展“十三五”規劃》明確,五年新增投產水電6000萬千瓦,新開工常規水電和抽水蓄能電站各6000萬千瓦左右,2020年水電總裝機容量將達到3.8億千瓦的發展任務。中國水電學會理事長張野稱:“日前結束的全國能源工作會議,提出了今年著力優化能源供給結構、加快清潔能源輸送通道建設、加快建設抽水蓄能電站、力爭新開工水電裝機規模2000萬千瓦的能源工作目標,我國水電事業仍大有可為。”
水電是可再生的清潔能源,雖然經過多年發展,我國水電開發規模已多年穩居世界第一,開發程度持續上升,按發電量計算達到了40%左右,但與豐富的水能資源量相比,仍有開發潛力。
“當前,我國已進入經濟發展新常態、生態文明建設新階段、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新時期,電力工業正邁入以綠色化、智能化為主要技術特征的新時代。”張野表示,“水電作為資源蘊藏豐富、技術成熟、運行可靠且是當前無可替代的清潔可再生能源,積極發展水電是構建清潔低碳、安全穩定、經濟高效、可持續的現代能源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推動我國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促進西部大開發和扶貧攻堅戰略,推進實現節能減排目標承諾,落實中央提出綠色發展、建設生態文明和美麗中國的重要支撐。”
向深度和廣度進軍
專家表示,“十三五”時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堅期,也是推動能源革命的蓄力加速期。為做好能源和水電發展工作,國家陸續發布了能源、可再生能源和水電等發展規劃,充分體現了水電在我國能源發展戰略中不可或缺的作用。水電在非化石能源和能源中仍將扮演重要角色,在保護好生態環境、妥善安置移民的前提下,積極穩妥發展水電仍是今后一段時期水電發展的主題。
水電發展在新的形勢下面臨著新挑戰和新要求。“目前,一些水電站存在棄水問題,另一方面,水電站建設成本大幅提高,主要包括移民費用和生態保護修復費用。要解決這些新情況、新問題,水電要向深度和廣度發展。”水利部原部長汪恕誠在會上表示。
當前,我國已建大壩數量和水電裝機容量均位居世界第一,大壩設計、建造水平居世界前列。隨著水電開發向氣候環境更惡劣、地質條件更復雜的西南地區推進,對工程安全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從深度來講,要劃兩條線。一條線是底線,即要保障工程絕對安全。另一條線是高線,即要把每座水電站、水利工程都建設成為生態文明工程。水利水電工程本身就是生態工程,我們要朝著好的生態方向即生態文明方向去努力,這是我們追求的目標。”汪恕誠補充道。
新安江水電站就是其中一個典型案例。當初規劃建設該電站只是為了發電,但幾十年后現在的新安江已經成為浙江省最可靠的淡水資源,是我國東部地區最重要的水資源戰略儲備。因新安江水庫而形成的千島湖,更是世界著名的生態旅游風景名勝。
“水利水電工程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有很多創新、有很多新的地方去發揮它的作用。” 國開行原行長姚振炎說,“我們要總結每一座已經建成的水電工程的后期階段,就是按照前期規劃設計,跟原來的生態的情況進行對比,工程建成效益發揮,但是水文、氣候都在變化,并伴隨新的生態要求。所以,對已經建成工程要注重做好后期工作,通過對工程的改造、完善,把每一個電站都建成利在千秋的工程。”
除了更加重視生態保護工作,堅持生態優先,注重統籌流域干支流開發與生態保護,落實科學有序開發大型水電、嚴格控制中小水電、支持水電扶貧的要求,專家建議,重視移民安置和庫區發展,不斷完善移民安置政策和水電開發政策,研究建立水電開發利益共享機制,探索試點水電開發資產收益扶持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