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同志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迎來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
那么,新時代中國電力強起來了嗎?
中國能源是否也迎來了從能源大國到能源強國的偉大飛躍,迎來了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能源體系的光明前景?就此,中電傳媒記者采訪了部分專家學者、業內人士。
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專職副理事長王志軒、國家發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能源經濟與發展戰略研究中心副主任肖新建認為我國已是能源強國。
經過長期改革發展尤其是十八大以來5年的能源革命,我國能源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取得了舉世矚目的非凡成就。我國能源戰略思想日臻完善,能源保障能力與日俱增,能源技術革命日新月異,能源國際合作今非昔比。
王志軒認為
世界上并沒有能源強國的標準。能源強國是我們結合國際能源發展趨勢和我國國情的一種判斷,主要看能源利用的控制力和技術能力(體現在效率、環保、效益)是不是具有國際先進性。從這兩個方面看,我國應當當之無愧。尤其是十八大以來,我國在事實上已經成為引領世界能源發展的主要力量。
但在華電集團副總法律顧問陳宗法、浙江能源監管辦原專員謝國興看來,我國與能源強國還有差距,主要是單位GDP能耗水平還有較大差距,能源結構還需進一步優化。
陳宗法認為
中國能源迎來了從能源大國向能源強國迅速轉型,迎來了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能源體系的新時代。
謝國興指出
天然氣是低碳清潔能源的重要標志,我國的石油產量與天然氣產量明顯偏低、進口比重明顯偏大,與“能源強國”還存在距離,但“電力強國”當之無愧。可以說,我國開始了從能源大國到能源強國的偉大飛躍。
原國家能源部國際司司長謝紹雄認同“電力強國”提法,但是否為“能源強國”還需要斟酌。
他說,盡管人均用電水平、勞動生產率還達不到某些發達國家的水平,但我國已是世界電力強國,在發電裝機、發電量、電網電壓等級、電網運行安全技術水平、供電可靠性等方面都位居世界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