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清潔供暖的兩個重要途徑,究竟是“煤改電”好,還是“煤改氣”好,“電說電有理、氣說氣有理”,不能一概而論。僅以一冬的表現就否定“煤改氣”,難免有失偏頗。國家的態度也是“宜電則電、宜氣則氣”。然而,很多情況并不是“非黑即白”,如果既“宜電”又“宜氣”呢?顯然,這并不是一道簡單的選擇題。但現實中,因為“煤改氣”表面上比“煤改電”相對省錢,便認為“煤改氣”更為優越而大加推廣,就是明顯的復雜問題簡單處理。綜合比較時,不僅要算小賬,更要算好大賬。
當前,我國面臨著電力相對富余、天然氣相對短缺的客觀現實。同時,與燃氣基礎設施相比,電力行業的基礎設施建設相對完善。同樣是清潔供暖,為何不用富余的電供暖,卻要選用本就短缺的天然氣進而影響到需要用氣的實體經濟生存發展?在電力基礎設施已經實現城鄉全覆蓋,國家、企業大力投資改造完善城鄉配電網,甚至是村村通電、戶戶通電的情況下,為何不在現有基礎之上發展“煤改電”,卻要新建燃氣基礎設施去發展“煤改氣”?
供電和燃氣企業出于各自市場考慮,難免在供暖市場產生競爭。此時,政府應從國家發展戰略、能源發展全局的角度統籌考慮清潔能源供暖問題。一套能源系統能夠解決的問題,是否有必要通過兩套以上的能源系統來應對?目前我國城市居民在氣電兩套能源系統入戶的情況下,已出現“以電代氣”的現象,農村和一些新建城鎮居民是否有必要重走現在城市居民生活用能的老路?推而廣之,在城鎮化大背景下,農村人口逐漸減少,是充分利用現有的基礎設施最大限度利用資源、減少浪費,還是再添加更多基礎設施而可能形成現有資源利用不足、新增資源浪費的現象?在大力提倡高質量發展的今天,能源系統、基礎設施絕非多多益善。以滿足清潔能源供暖為例,并不是所有的地方都要建設氣、電兩套能源系統,究竟如何選擇,國家層面應在戰略、政策上予以宏觀指引,地方政府更要注意引導企業“因地制宜”,而不能被企業牽著“因企制宜”,從而造成資源浪費。
于企業而言,供電、燃氣企業多為國有企業且具有壟斷地位,雖然需要有企業自身的利益考量,但更應從服務國家能源戰略、履行企業社會責任、更好服務民生的角度考慮自身的投資經營行為,不能只顧跑馬圈地、忽視百姓冷暖、漠視浪費資源。如果相關企業能夠從思維、行動上由“零和競爭”走向“共贏合作”,則國家幸甚,百姓福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