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八節的“前世今生”
發布時間:2018-01-24 閱讀次數:3916
我國民間將農歷十二月又稱為臘月,而十二月初八這一天,在古代稱為“臘日”,俗稱臘八節,在我國已經有非常悠久的歷史了。老人們都說,過了臘八就是年,你對這樣一個傳統節日了解多少呢?
前世據史書記載,從先秦起,臘八節都是用來祭祀祖先和神靈,祈求豐收和吉祥。臘八節除祭祖敬神的活動外,人們還要逐疫。這項活動來源于古代的儺(古代驅鬼避疫的儀式)。史前時代的醫療方法之一即驅鬼治疾。
南北朝時代,南朝梁代的宗懔在《荊楚歲時記》中明確記載說:“十二月八日為臘日。”于是,臘八這天便成為臘月里重要的一個節日了。清代,雍和宮的臘八盛典極為隆重。雍和宮內有一口直徑為2米,深1.5米的古銅大鍋,重約4噸,專用熬制臘八粥。
今生在臘八節這一天,北方主要有喝臘八粥、腌制臘八蒜的習俗。
中國各地臘八粥的花樣、品種繁多。人們在臘月初七的晚上,就開始忙碌起來,洗米、泡果、撥皮、去核、精揀,然后在半夜時分開始煮,再用微火燉,一直燉到第二天的清晨,臘八粥才算熬好了。臘八粥熬好之后,要先敬神祭祖,之后要贈送親友,一定要在中午之前送出去,最后才是全家人食用。
華北大部分地區在臘月初八這天有用醋泡蒜的習俗,叫臘八蒜。泡臘八蒜是華北地區的一個習俗。臘八十幾天后,正值春節,由于醋的浸泡,蒜整體呈碧綠,非常好看,而醋也具有了蒜的辣味。大年三十,春節前后,就著臘八蒜和醋吃餃子、拌涼菜,味道很好。
臘八這天正式拉開了春節的序幕,從這天起,人們開始置辦年貨,迎接一年一度的新春佳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