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電力先行,綠電給力。國家電網公司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用心當好“先行官”,用情搭建“連心橋”,全面助力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提升鄉村用能電氣化水平,助力農村用能清潔化,用綠色電力賦能鄉村振興,為鄉村振興注入澎湃動能。
清潔能源助推老區振興
在山河輝映的華北大地上,有這樣一個小山村——河北省平山縣西柏坡鎮西柏坡村。這里是黨中央解放全中國的最后一個農村指揮所,是西柏坡精神的發源地,新中國從這里走來。
今年2月7日,習近平總書記給北莊村全體黨員回信,為河北全省上下弘揚“團結就是力量”優良傳統、推進鄉村振興提供了強大動力。
對深入服務鄉村振興戰略的新任務,河北省電力公司堅決扛起央企擔當,主動服務黨建引領鄉村振興示范點建設,助推革命老區走上綠色振興之路。
北莊村主村54戶村民的屋頂分布式光伏項目于6月21日全部并網,藍色的光伏板在陽光下反射著光芒,將太陽能源源不斷地轉化為清潔的電能。
石家莊供電公司吸引社會企業投資280余萬元安裝118戶總容量815千瓦的分布式光伏,還增設3處總容量1200千瓦時的分布式儲能裝置,引入數字孿生技術,通過配網改造升級、數字電網建設、智能臺區打造矩陣式儲能微網,形成北莊村微網運行和“1+3”片區智能化配電網。
“按照初步測算,北莊村在夏冬兩季用電高峰期日用電量為1400~1600千瓦時,村里的屋頂光伏日發電量大約5000千瓦時。伴隨著用能全電化,北莊村將實現綠色能源自給自足。”石家莊供電公司發展部主任戎士敏說。
如今,“平山縣-西柏坡鎮-北莊村”三級鄉村電氣化示范區建設穩步推進,革命老區平山正在鄉村振興的道路上闊步前行。
電動汽車暢行美麗鄉村
“老家有了充電站,我再也不用擔心沒處充電了。”9月4日,在江蘇省常州市市區工作的陳俊趁駕駛新能源汽車回到老家溧陽市古縣街道茶亭村看望父母,在新建的充電站給車充滿電后十分開心。古縣街道新能源汽車充電站位于茶亭村,于6月底建成投運,可同時為4輛新能源汽車充電。
溧陽地處蘇浙皖三省交界,是長三角幾何中心城市。國網溧陽市供電公司主動對接、深度融入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大局,擔當綠色動能先行官,賦能鄉村振興。
動力電池是溧陽重點發展的四大產業之一,綠水青山是溧陽長遠發展的最大本錢。國網溧陽市供電公司加強充電站規劃布局和“電動溧陽”服務體系建設,基于此,“電動溧陽”成為引領產業發展和保護生態環境的聯結點。
在原有國網充電設施建設運營基礎上,國網溧陽市供電公司對供電所進行升級改造,提供售車、安樁、接電“一網通”服務,并多措并舉解決老舊小區充電報裝難題,在景區、美麗鄉村建設全電化休閑驛站,實現鎮鎮覆蓋、村村可通。
到去年底,溧陽累計建成充電站19座、充電樁群10個,全市12個鎮區街道實現(快充)充電樁全覆蓋,實現充電量195.49萬千瓦時,對外充電服務6.2余萬次,為電動溧陽加速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以完善的供電配套服務讓電動汽車‘回得了家、出得了城、下得了鄉’,助力溧陽建設‘電動中國’示范區。”國網溧陽市供電公司副總經理穆迪介紹,電動車暢行在最美農村路——“一號公路”,正在成為溧陽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智慧用電助力鄉村轉型升級
9月1日,國家電網寧夏電力(點亮湖城)共產黨員服務隊隊員王小明來到銀川市西夏區鎮北堡鎮昊苑村檢查公用變壓器運行情況。臺區智能融合終端和智能觀測設備的裝設讓客戶用電更高效。
“用電讓旅行更方便了。全國各地的游客都來這里體驗鄉村生活。一到旅游旺季,昊苑村的民宿可是一房難求。”昊苑村黨支部書記曹東旭介紹。就在今年,昊苑村“西村?海棠”民宿用上了全電廚房。電灶取代了煙熏火燎的柴灶,健康又環保,且用能成本比燃氣廚具節約20%以上。
昊苑村地處賀蘭山東麓葡萄酒核心產區。銀川供電公司依托客戶側電力物聯服務平臺,打造全電智慧蟲情、水肥、氣象監控系統,通過前端多種傳感器、智能控制設備,監測電量、功率等數據,再結合大數據、人工智能及云計算技術,分析前端設備的功耗變化趨勢,讓酒莊葡萄園實現智慧種植、精準灌溉。年初以來,該公司已安裝調試1742臺智能配變融合終端,為葡萄酒企業提供更精準的供電服務。
“用了智慧農業大屏監控系統以后,我們能隨時了解葡萄的生長情況,監測整個果園的灌溉情況。”志輝源石酒莊負責人袁園對前來檢查用電情況的西夏區供電公司鎮北堡供電所所長安康說。
智慧農業監控系統還安裝在了賀蘭縣稻漁空間鄉村生態觀光園內。年初,銀川供電公司應用物聯網、云計算技術,通過智能化設備,采集監測水質、稻田環境、魚池水體、蟲情等數據。稻漁空間工作人員用智能終端可遠程一鍵完成泵房和田間灌溉設備的啟動關停,實現智慧灌溉。
動力電賦能牡蠣小鎮產業發展
立秋過后,就進入單體三倍體牡蠣育肥的關鍵時期。在山東省乳山市海陽所鎮,牡蠣養殖戶忙著加強育肥管理,維護牡蠣加工設備,還要時刻關注各個電商平臺上的訂單情況。
近年來,海陽所鎮傾力建設牡蠣特色小鎮。目前,海陽所鎮有23個自然村近3萬名村民從事牡蠣養殖和加工銷售。
“在沒通大網電之前,沖洗牡蠣都是靠人工作業,作業強度很大,產品還賣不上好價錢。現在有了放心電,用上了潛水泵,沖洗牡蠣又快又方便。”南黃島村黨支部書記宋政海說。
南黃島村是海陽所鎮的一個島嶼村。2006年農網改造期間,乳山市供電公司為該村架起了從陸地到村北頭一共900米長的跨海線路,還在村里建了10千伏南黃島線和兩個臺區。
“方便、方便,非常方便。”在南泓村村民杜玉群家,他正在網上查詢夏季牡蠣養殖方法,“以前搞養殖都是用土辦法、憑經驗,遇到疑難雜癥時就無處下手,現在電壓穩了,網絡信號也強,遇到自己解決不了的問題,上網查一下,一準能解決。”
南泓村也是海陽所鎮管轄的一個漁村,80%的村民從事牡蠣養殖。2012年農網改造期間,乳山市供電公司為該村架設了2臺400千伏安變壓器,村里用上了動力電。作業工人劉強介紹,現在有了大網電,大功率除銹設備也能帶起來了,機器在家門口就可以維修。
“我們公司將以威海新一輪精致電網建設為契機,進一步加大對牡蠣小鎮電網改造的投資力度。今明兩年,我們將對海陽所鎮7條10千伏線路進行改造升級,改造后的牡蠣養殖村電壓會更穩,為產業發展添動力。”乳山市供電公司相關負責人湯曉文說。
(來源:國家電網有限公司)